唑醚甲硫靈殺菌劑防什么病 吡唑醚菌酯主要防治哪些病害?
2021-11-22 16:27:15
來源:朵拉利品網
1, 吡唑醚菌酯主要防治哪些病害?

吡唑醚菌酯乳油經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對黃瓜白粉病、霜霉病和香蕉黑星病、葉斑病、菌核病等有較好的防治效果。防治黃瓜白粉病、霜霉病的用藥量為有效成分75~150g/hm2(折成乳油商品量為20-40mL/667m2)。加水稀釋后于發病初期均勻噴霧,一般噴藥3~4次,間隔7d噴1次藥。防治香蕉黑星病、葉斑病的有效成分濃度為83.3-250mg/kg(稀釋倍數為1000-3000倍),于發病初期開始噴霧,一般噴藥3次,間隔10d噴1次藥。噴藥次數視病情而定。對黃瓜、香蕉安全,未見藥害發生。提高殺菌劑效果的方法:1、合理配置濃度無論是水劑還是可濕性粉劑藥物,在噴霧前都需要對水稀釋。不同的殺菌劑使用濃度都有要求,因此要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配比,合理的配置濃度更有利于殺菌劑發揮效用。如果隨意配比,濃度過高會對作物造成藥害;濃度過低達不到防治要求。2、適宜噴施時間噴施殺菌劑的時間與防治效果有直接關系,噴施過早會造成藥劑浪費,且降低防治效果;過遲病原物已經對作物造成危害。因此,需要根據不同病害發生的規律、預測預報以及具體情況,及時用藥。一般來說,殺菌劑的用藥時間可選擇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。3、提高用藥質量殺菌劑的用藥質量包括用藥數量、用藥次數和噴藥質量。用藥數量要適宜,用藥過多會增加成本和造成藥害,過少又達不到防治效果,因此按照具體情況進行增減。用藥次數可視藥劑殘效期和天氣情況而定,一般每隔10-15天噴施一次,共噴2-3次。如施藥后遇雨,則需補噴。提高用藥質量的方法有噴藥時霧點均勻細密,噴遍植株莖干和葉片。4、嚴防藥害殺菌劑造成藥害的原因有很多,藥劑本身、作物敏感度不同、作物的成長階段和氣候條件都會對其造成影響。一般來說,水溶性較強的藥物、作物在幼苗期和孕穗開花階段,高溫干旱、霧重高濕等情況下產生藥害的機率較大,因此,需要謹慎處理。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-殺菌劑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-吡唑醚菌酯
2, 探討苯醚甲環唑都防治哪些病蟲害

苯醚甲環唑可以有效的防治黑星病、條銹病、黑痘病、白粉病、白腐病、斑點落葉病、褐斑病、銹病、赤霉病等作物病害。苯醚甲環唑對子囊菌綱、擔子菌綱和包括鏈格孢屬、殼二孢屬、尾孢霉屬、刺盤孢屬、球痤菌屬、莖點霉屬、柱隔孢屬、殼針孢屬、白粉菌科、銹菌目及某些種傳病原菌有持久的保護和治療作用。對葡萄炭疽病、白腐病效果也很好。 苯醚甲環唑的作用:苯醚甲環唑屬三唑類殺菌劑,作用方式為內吸性殺菌,能對作物起到保護和治療的作用,是甾醇脫甲基化抑制劑 , 抑制細胞壁甾醇的生物合成,阻止真菌的生長。苯醚甲環唑殺菌譜廣, 葉面處理或種子處理可提高作物的產量和保證品質。其產品特點主要有:安全性相對其他三唑類殺菌劑較高,應用對象主要為果樹和蔬菜等作物。苯醚甲環唑主要用作葉面處理和種子處理。其中10%苯醚甲環唑水分散顆粒劑主要用于莖葉處理, 使用劑量為 30~125g(a.i)/hm2。10%苯醚甲環唑水分散顆粒劑的應用主要用于防治梨黑星病、 蘋果斑點落葉病、 番茄旱疫病、 西瓜蔓枯病 、 辣椒炭疽病、 草莓白粉病、 葡萄炭疽病、 黑痘病、 柑橘瘡痂病等。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-苯醚甲環唑
名詞解釋
苯醚
苯醚的分子式是C12H10O, 為無色結晶或液體。具有桉葉油氣味。 溶于乙醇、乙醚、苯和冰醋酸,不溶于水、無機酸溶液和堿溶液。主要用作有機高溫載熱體組分之一。在胺類或堿的水溶液中比較穩定,加熱時醚鍵容易斷裂,分解成苯酚。例如苯醚在吡啶中與金屬鈉或鉀一起加熱回流,90%以上變成苯酚。